尊敬的田永平代表:

您提出的“关于加强‘无废绿色城市建设的建议收悉,经研究,现答复如下:

随着社会经济发展,工业技术提高,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得到国家和世界的重视,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持续发展,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课题。

“无废城市”是以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,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,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,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。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,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时代要求,以大宗工业废弃物、矿山固体废物、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等为重点,实现源头大幅减量、充分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。

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意义重大,是深化城市废物管理改革的重大举措,更是建设美丽中国、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20429日,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订后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,明确国家推行垃圾分类制度,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,明确并细化了固废种类及其相应的防治制度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监督管理责任,以及个人、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固废治理主体责任,对违法行为实行“严惩重罚”,为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奠定了法律基础。

建设“无废城市”,必须深化固废管理改革,提高治理能力。推动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,加强工企农业废物,生活废物循环重生再利用,有利于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促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为此,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,推动我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:

一、提高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水平与适用性

抓好工业固废减量和规范管理,减少工业固废产生。探索更清洁、分离分选更彻底、综合利用产品价值更高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向。在“无废城市”建设中,要筛选先进适用技术,综合考虑国内不同地区、不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、固体废物分类分质水平及资源储量情况,进一步筛选出适合国情、适合不同城市特点的先进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。还应大力支持技术研发创新,开展产学研用结合试点。

二、加强对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工作

要加强工业园区合作,发挥园区优势。通过树立典型等方法来引导同行业企业相互交流学习,改进污染治理水平,促进清洁生产手段的推广,进而提高整个园区的污染治理水平。重视清洁生产,落实循环经济。通过企业园区内部资源调节及工艺调整、资源利用等手段,通过以废治废,实现企业生产经济循环。培养环保科技人才,推动科技成果应用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工作,提高环保意识,积极培养人才,健立完善工业废弃物排放预警机制,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。

三、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

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,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,加强可回收垃圾回收再利用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运、分类清运和分类处理,整合垃圾回收产业上下游资源,构建适宜城市生活垃圾特征的分质分级资源化产业链条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,创建绿色餐厅、绿色餐饮企业,倡导“光盘行动”,促进生活垃圾减量。

四、建立完善“无废城市”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

根据生态环境部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试点城市建设经验,建立健全区域性政策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。一是加强固废管理,实行政府主导、生产企业负责、固体废物处理商负责收集运输及处理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。二是建立市场机制,政府是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的主要责任人,充分调动市场资本及专业公司的积极性,将有助于政府部门更有效的管理。三是健全政策法规,是实现“无废城市”的重要手段。四是制定具体的技术路线,将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分类别分阶段推进。

五、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活动

为建设美丽阳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。面向学校、社区、家庭、企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,凝聚民心、汇集民智,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。通过多形式、多层次、流动与固定相结合的社会宣传方式,以及全方位、多视角、高密度的新闻宣传报道,着力提高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的市民知晓率和社会参与率,形成持续集中、高潮迭起的舆论宣传氛围,使社会各阶层、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到“无废城市”建设中来。从源头实现固废减量化,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助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

我们将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进一步创新思路,扎实工作,加快推动各类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建设和收运、处置体系建设,推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达峰,推进主要工业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工作进程,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,实现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,健全规章制度、促进技术创新、推进市场机制、强化监管能力,全面提升我市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,努力打造各类固体废物“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”综合管理的“无废”新模式,为高水平打造区域治理现代化标杆区、建设美丽阳泉作出更大贡献。

 

 

负 责 人:陈步瑜

承 办 人:冯 涛

联系电话:2030511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阳泉市生态环境局

2022811